项目案例
项目案例
首页 > 项目案例
项目名称
TCL华星光电能力体系咨询合作(持续六期)

客户单位: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实施方式:驻场式咨询 辅导陪跑 培训 

所属行业:IT信息产业 半导体 电子元器件 汽车制造 机电/家电 零部件 

TCL华星光电能力体系咨询合作(持续六期)
TCL华星光电能力体系咨询合作(持续六期)
TCL华星光电能力体系咨询合作(持续六期)
TCL华星光电能力体系咨询合作(持续六期)
TCL华星光电能力体系咨询合作(持续六期)
项目背景

由于液晶面板国内生产起步较晚,因此整个面板行业人才十分缺,尤其是相对高端的技术人才,其稀缺性更为严重,华星光电正处於快速扩张别,对人才需求极为紧迫。 华星光电人才结构来看,高级别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且人才结构断层严重。 行业的缺性导致人才的稀缺性。因此,挖掘企业内部员工滑质,培养与发展他们成为企业的核心人才,是华星现阶段的核心任务之一。

案例内容

麦锐德团队与华星光电持续多年合作,搭建了能力、任职资格、培训、学习体系,并为华星光电提供多领域赋能,为华星光电成长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合作项目包括: 华星光电ECP任职资格体系建设项目(分四期)、华星光电基于任职资格的学习地图开发项目、华星光电基于任职资格的学习内容开发项目等

       从2013 年至2018 年,华星在整个公司层面分几步搭建和推广任职资格体系,先从最核心的制造和研发业务着手,后续逐步推广到其他业务部门。到2018年,TCL华星公司内超过80% 岗位已制定任职资格标准,并开展认证,标准体系也从总部逐步推广到不同区域的分公司。

TCL华星ECP系列项目实施过程如下:

✚ 导入体系的前期疏导

对于华星而言,导入任职资格体系前必须解决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业务部门管理者和骨干员工是否认可任职体系?一方面,当时一些公司已引入任职资格体系,但结果可以说是毁誉参半,部分员工曾经在其他公司也接触过任职标准、存有质疑声。另一方面,企业一旦导入,后期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障任职标准体系的运作,不可轻率。

为了内部意见达成一致,赢得业务的理解和认同,未来项目顺利推行,项目团队与咨询公司合作,在启动任职标准体系搭建之前,首先进行变革管理。

变革管理从相关利益者着手,把他们变成项目组一员,做通了业务领导的工作,才进入到具体岗位任职资格标准的设计。这一过程有几个关键: ❶体系搭建变成业务自己的事情; ❷找外部标杆参考; ❸基于业务痛点来推动; ❹全面分析任职资格要不要做。最后一点非常实际,当时我们可以预计未来企业员工规模将爆发式增长,如果每年2000 多场次的认证,人均1 小时,3 至5 位评委,投入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内部需要充分的沟通,评估后期能否坚持做下去,如果不能坚持,这一项目很难产生价值。

✚ 任职标准设计流程

第一步,项目团队充分准备。分解岗位职责,预计岗位的区分度、维度、行为单元,既考虑横向分类、也考虑纵向切分。

第二步,项目团队组织多场研讨会,引导业务部门制定任职标准。顾问引导业务从业务流程或核心职能模块出发,切分不同的专业技能标准维度。然后再来区分各维度在不同层级之间的核心差异点。

第三步,指导业务在核心差异点的基础上,用“角色- 行为- 成果” 的基本构架来丰满文字内容。

这里面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纵向切分层级的时候,通常会选择使用“定桩子”的方法。我们通过在组织内部搜寻该通道内专业水平最强的人作为标杆,研究他的成长经历,从而找出分层的关键区分点。同时,通道的顶点通常会设置在比组织现存的标杆水平高一级的水平上。

另外,设计和应用任职资格体系时,内部基于一定的假设,即承认当时现状,不对员工职级的现状有大的推翻。

最终标准包括基本条件(经验和绩效)、核心项,即素质,包括知识、通用技能、专业技能,明确要求行为、程度和产出结果。任职资格的专业等级要求,全公司透明公开,等级标准同时反映职务,例如4 级即高级工程师。

✚ 制造类标准

由于工厂运营方式的一致性较高,因此,通道设计在职位类上, 相对较宽泛。最终,制造建立了4 个职位类的任职资格标准。同时, 这些职业通道的层级根据难度不同,设定在4-6 级之间,对于当时建厂仅3-4 年时间,员工水平最高在4 级左右的现实状况来说,基本已经能够满足牵引员工向上发展的目的。

✚ 研发类标准

研发序列专业细分较多,对专业的纵深要求高,项目组首先对研发所有岗位的职责进行了彻底梳理,再基于不同研发业务的特性以及人才发展的定位,制定了30 多套任职资格通道标准。如此细的颗粒度是为了贴合研发业务的实际需求。同时研发的任职资格通道顶点也更高,定义为 7 级。这也完全是符合公司的实际状况的,未来几年公司研发水平在全球的地位将直接决定公司未来能走到多远。

项目宣贯

从一开始,项目组就有意用产品思维来运营任职资格项目。一个好的产品要卖出去,有创意的包装及贴合需求的卖点就很重要。因此, 在引入任职资格的时候,我们就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

在华星是没有人知道“任职资格”的,取而代之的是“ECP”。这可以说是打造了一张华星乃至整个TCL 集团的名片。我们给ECP 赋予了三重含义。第一重含义代表了更用户视角的名称:Employee Career-path Program,简称ECP 项目(员工职业发展规划项目);第二重含义代表了标准的组成构面:Experience(经验)+Competence (能力)+Performance(绩效);第三层含义代表了认证的核心流程: Enroll(报名)+Check(审核)+ Presentation(答辩)。

与此同时,项目组还搜集了一些员工职业发展现状的小故事,结合ECP 项目的价值制作了一些宣传品,在公司各处张贴,并发起了一系列包括员工和项目组的互动活动。

认证与应用

✚ 认证与评委

根据各业务单元的实际情况,每年开放1-2 次认证。认证的形式主要是员工答辩,评委现场评分并反馈。评委由本通道的高一级别专家和部分管理者构成。为了确保认证效果,每年认证前,HR 都会对评委进行赋能和认证,并对评委的出勤场次和评价纪律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跨组织评委的选择对认证的公正性有积极正面的作用。此外, 在每次认证后,HR 还会将认证结果包括认证分数及评委评价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被认证者本人及主管。

目前项目组正在尝试让认证环节发挥更大价值,例如发现优秀案例。这些优秀案例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分享传承,平行推广,并最终变成公司的财富,影响更多员工。同时,项目组也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认证的有效性。今年会从认证流程优化、专委会建设等方面着手。

✚ 结果应用

在结果应用方面,华星把任职资格作为晋升的必要条件。一开始和很多企业交流,考虑过不应用此的话,极有可能推不下去。而应用一般两种方式: 1 用于晋升; 2 给认证津贴。最后,高层决定不希望内部薪酬结构和体系太复杂,也更加直接,决定关联晋升。

除了在晋升方面的应用,华星还配套建设了学习地图,未来任职资格会更多应用到人才选育用留各模块中去。

相关案例
东方电气东方锅炉管理提升咨询项目

东方电气锅炉集团管理提升项目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锅炉”)创立于1966年,是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东方电气”)下属核心企业。东方电气是中央管理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为我国提供了大约四分之一的能源装备,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之一。
东方锅炉因“三线建设”诞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始终坚持为党强企、产业强国,艰苦创业、励精图治,打造了获得国内外客户广泛认可的“东锅”品牌,现已成为中国一流的能源、节能环保、化工、核电、光热、氢能及综合能源领域设备供应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是全球规模最大、系列最全、技术领先的清洁高效热电与热力动能锅炉的研发设计制造与工程总承包领军企业。“东锅”名片遍布全国29个省市区,并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30余个国家和地区。
麦锐德核心团队通过项目帮助东方锅炉实现从老国企向体制市场化、管理先进的“新国企”的战略,并针对战略制定了详细的落地和实施方案,通过战略、营销、供应链、研发、人力资源、流程管理、IT规划等全领域变革,成功助力东方锅炉国际化和成为机制先进的新国企而备受瞩目。

英威腾集团一体化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威腾”,证券代码:002334),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两大领域。2010年,英威腾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公司秉持“成就客户、业绩导向、开放共赢,拼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竭尽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具竞争力”为使命。为全球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专业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定制化技术服务、全球本土化运营以及数字化管理模式,以确保客户获得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英威腾业务包括:
工业自动化: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电机、控制器、人机界面、传感器、电梯驱动系统、工业互联网等产品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压缩机、起重机械、光伏水泵、印包机械、3C电子、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海工设备、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
网络能源:提供微模块数据中心、供配电产品、智能温控产品、智能监控产品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云数据中心、金融、通讯、医疗、能源等领域。
新能源汽车:提供主电机控制器、辅助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车载电源等全方位产品,这些产品覆盖了商用车和乘用车全场景解决方案。

光伏储能:提供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离网逆变器、监控配件、运维平台等产品及一体化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

英威腾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咨询项目

英威腾任职资格体系建设咨询项目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威腾”,证券代码:002334),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能源电力两大领域。2010年,英威腾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公司秉持“成就客户、业绩导向、开放共赢,拼搏创新”的核心价值观,以“竭尽全力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让客户更具竞争力”为使命。为全球客户提供差异化和专业化的行业解决方案、定制化技术服务、全球本土化运营以及数字化管理模式,以确保客户获得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英威腾业务包括:
工业自动化: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电机、控制器、人机界面、传感器、电梯驱动系统、工业互联网等产品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压缩机、起重机械、光伏水泵、印包机械、3C电子、锂电设备、半导体设备、海工设备、钢铁、石油、化工等领域。
网络能源:提供微模块数据中心、供配电产品、智能温控产品、智能监控产品及一体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云数据中心、金融、通讯、医疗、能源等领域。
新能源汽车:提供主电机控制器、辅助电机控制器、整车控制器、车载电源等全方位产品,这些产品覆盖了商用车和乘用车全场景解决方案。

光伏储能:提供并网逆变器、储能逆变器、离网逆变器、监控配件、运维平台等产品及一体化智慧能源解决方案,在国内外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

特发信息光缆事业部职位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特发信息光缆事业部职位管理体系建设项目
深圳市特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是2000年在深交所主板上市的国有控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股东是深圳市国资委直管企业——深圳市特发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立足于光通信领域,发展线缆制造、光电制造、科技融合、智慧服务四大业务板块。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达80.8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24.89亿元人民币,年销售收入49.37亿元人民币。公司纤缆产业产能超千万芯公里,智能终端产能超5000万台套。多年来综合实力位列中国光纤光缆行业十强,其中电力光缆和室内光缆位列行业四强。
实施背景:
(1)缺乏职位管理。(2)干部管理体系还不完善。缺乏基于任职资格体系的干部领导力分析测评体系和干部能力持续提升机制。干部能力与贡献与职位之间的匹配关系不明确,干部能力考核缺乏依据,干部任用中难以做到能上能下;干部个人虽然都较历史上面临更多的压力,但缺乏公平的考核标准。(3)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不足。部分管理措施甚至受到中基层管理者的“屏蔽”。由于受各级主管管理能力与管理手段限制,公司管理意志与管理活动不能有效贯彻下去。博华认为“优秀领导力”是“高效执行力”和“有效率工作的员工”的前提。(4)在难以形成独特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情况下,未能建立参照行业标杆的人均效益反应机制。 (5)缺乏系统性的人力资源战略流程和业务流程。
实施内容:
建立职位管理模式:以职能为基础的职位管理模式,是公司组织和人员管理机制转型的中心环节。
职位规划体系设计:特发信息希望在此次变革时机,完成对企业未来的职位规划,从质量和数量上提出对未来能力的需求,使特发信息人力资源体系进一步完善,并配合特发信息未来战略的需要
在分析未来经营模式的项目进行组织与职位设计:特发信息希望能够实现对本部的组织和职位的重新设计,保证未来特发信息始终坚持以市场化的人均效益手段来牵引和激活组织与员工队伍,新的组织和职位实现特发信息高效运转和高质量的运作。
>干部任职资格管理体系设计:特发信息希望能够建立一套基于领导力的干部任职资格管理体系,建立基于文化、绩效和行为等因素的管理体系,使公司管理者培养、任用、评价和提拔规范化、严格化和科学化,为特发信息建立一只优秀、文化认同的高效管理者队伍奠定基础。